- A+
目标的重要性每个人都很清楚,可是在课程开发时,却常常被人忽视。各位朋友看看下面这个课程目标是不是感觉到很眼熟呢?
- 理解每种不同性格的沟通特点;
- 掌握高效沟通的步骤和技巧;
- 理解沟通中倾听的重要性;
- 掌握清楚表达自己观点的流程和技巧;
这样的目标的书写方式是很常见的,其中的关键词是了解、理解、掌握。从这个三个词你可以看出这个目标和讲师自己的关系不大,也可以这样说,课程结束后,如果学不好绝对不是讲师的责任。如果在课程中遇到好对付的学生,他们会自我反省是不是自己错过了什么或者责怪太“笨”。如果遇到了不好对付的学生,讲师的收场就会很难看啦。
一个好的课程,课程目标应该是显性的、具体的、可操作的、可衡量的,是可以在课前用来了解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的,是可以在课后跟踪检查课程效果的。显然上面这种书写方式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阿姆斯特朗和赛维吉提出的ABCD目标陈述法,这种目标也可被称为“表现性目标”。运用这种方式来书写课程目标,可以做到课程目标是明确具体、可观察、可评价的,是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的。
(扩展知识:ABCD法是在美国当代著名教学目标研究专家马杰(Robert Mager)博士在1962年(《程序教学目标的编写》)提出学习目标三要素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马杰博士的三要素为:要求学习者做什么?根据什么标准去做?做到什么程度才算合格?ABCD法增加并强调了行为者(Audience)这一因素,从而使得学习目标的陈述更加完整。)
ABCD目标陈述法包含4种类型的信息,分别为“对象”、“行为”、“条件”和“程度”。
- 即“谁”。行为主体是学习者,目标描述的应当是学习者的行为,规范的目标开头是“学习者能……”开头,当然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省略“学习者”。书面上可以省略,但是思想上要牢记,教学的对象是学习者,教学目标是学习者个人表现的测量标准。
- 即“做什么”。行为动词是描述学习者可观察、可测量、可评价的具体行为。这也是教学目标表述中最重要的部分。常用的词语有背诵、辨别、了解、理解、描述、改写、比较、发现、分析、解释等。一般情况下,我们使用动宾结构的短语来描述行为,其中动词是一个行为动词,它表明了学习的类型。(回复“动词”,查阅更多资源)
- 即“什么条件”。条件是指学习者展示自己所掌握知识、技能或者态度的条件。条件一般包括下列要素:环境、设备、时间、信息以及学习者或讲师等有关人的因素。
- 即“做到什么程度”。它是指完成的质量的、可接受的最低衡量依据。应当以大多数学习者在经过必要的努力之后都能做到的事情作为行为的标准。而且学习者行为表现一般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为了使学习目标具有可测量性,应该对学习者行为水平进行具体的描述。
针对开篇的课程目标,按照ABCD法可做如下修改:
- 能够描述自己的行为风格,并准确判断给定案例中各角色的行为风格。
- 根据案例给出的情景,能够运用同理心倾听的方法完成一次倾听任务。
- 通过现场演练的方式,能够运用五步流程法在2分钟内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
- 通过现场演练的方式,运用“三思而后行”沟通流程完成一次工作沟通。
采用ABCD法,并不意味着四个要素必须一应俱全,其中只有行为要素不能省略,而其他三个要素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省略。省略的标准有两种:选项是唯一的或对该选项是有共识的
总结:目标是为了更好的设计到达目的地的路径。在开始书写“表现性目标”之前,你先要有一个完整的教学分析。也就是说,你已经完成了学习者和学习场景的分析。以这些分析的结果为基础,你就可以准备为你的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中所有步骤和子步骤等书写行为表现目标啦。
你会做学习者分析和学习场景分析吗?
- 邱伟老师微信
- 课程和项目合作
- 课程开发实验室
- 邱伟老师公众微信号